本文作者:金生

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教案第一课时?

金生 07-24 436
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教案第一课时?摘要: 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1、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教学目标: 学生将学会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建立1厘米的概念。 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增强对长度单位的理...

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1、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学会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建立1厘米的概念。 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增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创新意识。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学生尺测量物体长度。

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教案第一课时?

2、在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之前,需要进行“三看”:检查零刻度是否磨损,确保选定的起点准确无误;确认刻度尺的测量范围,以满足一次测量的需求,避免多次移动带来的误差;注意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它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和结果有效性。在选择刻度尺时,要结合实际测量需求,平衡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学生自主量一量教室比较大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完成测量活动。 出示书中5页练习题。 课外小作业: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 【篇二】小学二年级《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学习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一:认识米用米量 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 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2)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3) 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同学借助板书再完整地叙述计算过程。教师讲述:以上我们用竖式计算了431-97,竖式中清楚地表示了各位上的数的变化情况,也就是计算的思维过程,这样起来不太简便,(画虚线框),我们能否用上节课学的知识简写竖式。可以让同组同学互相商量,也可以让同学自身想(但要给同学考虑的时间)。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一节概念课,比较抽象,但我在教学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 复习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10 公开课教案。 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和画线段长度。 会估量物体长度。 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98~100页,分类统计。教学目标:引领学生感受、经历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会用不同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1、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绳子,新的铅笔一支,较长的纸条,一角的硬币。

2、【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发展空间观念。 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第一单元、认识乘法 教材分析: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容易的加、减法口算基础上,本单元教学乘法,重点是乘法的意义。全单元包括两道例题、两次“试一试”、一次“想想做做”和练习一。教材编排有以下特点:强化对相同数连加的认识和计算,为初步认识乘法作比较充分的准备

4、“你问我说”中第一个红点部分是关于1的乘法。第二个红点部分是关于0的乘法。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情景图独立地列出乘法算式加法算式,然后进行交流,知道3个1连加,可以写成1×3,也可以写成3×1。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1、数学二年级《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点: 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2、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尺,通过实物操作理解厘米概念,组织合作探究测量身边物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建立厘米和米的概念,并认识线段。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数学知识基础,适合通过实际操作和直观感知学习新知识。

3、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谁有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的教案

【篇一】小学二年级《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经历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在活动中体验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4.培养动手能力和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长度单位:通过实际操作测量物体,使学生了解并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掌握单位换算:学习并掌握1厘米等于10毫米,1分米等于10厘米的换算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教学目标: 学生将学会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建立1厘米的概念。 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增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创新意识。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学生尺测量物体长度。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案

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教学目标: 学生将学会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建立1厘米的概念。 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增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创新意识。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学生尺测量物体长度。

媒体显示一把放大的直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尺子的共同点,认识长短不同的竖线--刻度线,以及不同的数,厘米(CM),使学生对尺的认识更深刻。 (2)认识1厘米。 让学生了解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接着让学生观察自己尺上的1厘米长度。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的课时内容。“厘米的认识”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是“空间与图形”知识板块中的内容。通过一年级上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物体的长短。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厘米和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认识线段。 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