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题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匀速圆周运动问题
定义: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弧长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称为“匀速”,但因其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实际上是一种变速运动。描述的物理量 线速度v: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弧长与这段时间的比值,即v=Δl/Δt,单位是米/秒(m/s)。
在最高点速率最小时向心力最小,向心力等于拉力加重力,当拉力为0时,速率最小。在最低点速率最大时向心力最大,此时向心力等于拉力减重力,当拉力=35N时,速率最大做圆周运动的题目要掌握供需关系。在最高点需要向心力F=mv*v/r向心力由重力和拉力的合力提供。
高中匀速圆周运动速度是指瞬时速度标量路程跟矢量位移概念不同况且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是“匀加速”之意,怎么能用位移除以时间呢、此处速度是变量啊 若求平均速度的话此处也应该是路程除以时间啊就用她说的解释啊,运动一周后,位移为零,故此速度为零。
小球在M,N点做受力分析:小球受到两个外力 -- 力重力和筒壁的支撑力。匀速圆周运动则说明支撑力与小球重力的合力是一个水品方向(注意:必须是水平方向)的力。小球质量不变,则重力不变。在M,N两点支撑力方向都是垂直于筒壁的,所以支撑力方向一样。
解:先看2球,因为他只受一个一根绳拉力, 竖直方向上的抵消。
木块刚离开水平面时,速度是V1,受到重力mg和绳子拉力 F拉,它在一段时间内做圆周运动(根据题目数据可确定木块不能在空中区域全部做圆周运动,这点可证)。
高中物理必修一题,求过程!
水平:匀直 水平拉力=动摩擦 (动摩擦与垂直压力相关)垂直:压力=重力-垂直拉力此题得解。第二题思路一样。就是摩擦力的方向有变化。过程就是这样。再详细的就没必要了。自己懂了,这类题都不是问题了。
高中物理追及问题 例题2:甲车以加速度3m\s2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乙车落后2s在同一地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4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
物体刚好到达顶面说明物体到达顶点时速度为零,而初始时是静止速度也为零,即物体动能变化为零,但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根据功能原理,是力F在全程中克服重力做功而导致重力势能增加,斜面长为L,则物体重力势能增加Ep=mgLsin@,力F在全程中做功0.5FL,则mgLsin@=0.5FL,得F=2mgsin@,故选B。
根据自由落体1s内运动5m,1/2gt^2,判断物体跃过井口回落时被接住。设1s内上升时间为t1,下落t2,则有1/2*g*t1^2-1/2*g*t2^2=4m t1+t2=1s。t1=0.9s t2=0.1s。经历时间 11/10+t2=2s 距离 1/2*g*(1^2-0.1^2)=6m 看了另2个答案,开始怀疑人生了。
跪求高中物理必修一一些经典的例题啊~~~
1、一楼说的简协运动是对的,但是必修一没有学到)(因为弹簧弹力随着伸长量的改变,对物体施加的力也在改变,所以不是匀加速)v = 0;a = F / m;匀加速运动。在光滑水平面上用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拴住一块质量为m的木块,用一水平外力F推木块压缩弹簧,处于静止状态。
2、【俊狼猎英】团队为您解答 1)∵物体为匀速运动∴该物体为平衡状态所以可知Fx=fx=μFy ①Fy=mg-kxsinαX方向:Fcosα=μFY ②Y方向:Fy=mg-Fsina ③带入数据可得 k≈305 N\m2 与1同理。
3、但这里的表述“这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是不准确的。故D错误。答案:AB 图片展示:(以下图片为相关物理题目的示例及解析,供孩子参考学习)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为部分题目及解析的示例。更多资料将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希望这些题目和解析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的知识点。
4、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5、所以加速度a=(V2-V1)/7,等于1米每二次方秒 方法三:利用位移差求解:这种方法常用来处理实验数据。假设纸条上有六段位移,分别为s1,s2,s3,s4,s5,s每段位移间的时间是t.则加速度a=(s4+s5+s6-s1-s2-s3)/(9t*t)2。
高中物理必修一的题求详解灰常感谢:)
1、解:(1)由题已知小球经过AB中点速度为8m/s,经过BC中点速度为6m/s,则小球经过B点的速度为V=(8+6)/2=7m/s (2)由上述结果可知,小球每在斜面上运动L/2距离,速度减少1m/s,小球在B点速度为7m/s,以B点为起点,BD=2L,则 7-BD÷L/2=7-4=3 故,小球在D点速度为3m/s 所以,小球能运动到D点。
2、研究对象为钢瓶中的氢气,气体做等温变化:P1V1=P2V2代入数据:6*4=1*V2 V2=24m有4m还留在钢瓶中,20m被充到气球中,所以n=20/0.2=100个。
3、由角度和已知速度可求得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为40乘以30°的正弦值,得Vy=20m/s.再用竖直上抛规律,求得小球到达最高点离抛出点的距离0-Vy^2=-2gh,得h=20m,大于15m。所以小球可以向上达到距离抛出点15米,这里对应的时间有两个。
4、首先能一起走就是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大小和相同的速度大小,先用整体法求整体加速度,整体加速度也就是每个个体的加速度,用整体法时,将几个物体看为一个物体,故就相当于一个物体从光滑斜面上往下滑一样,a=gsinα。A物体在上,所受支持力与A自己的重力的垂直斜面分量相等,F=mgcosα。
5、这道题属于分靠考虑的,不能将两个物块看成一个整体了。分开的受力分析如图:A物体相对地面静止,必然受到平衡力;有相对于B运动,所以必然也受到摩擦力。所以A受到向右的拉力T,和向左的B对A的摩擦力fBA,且T=fBA。
6、哈,画图就画了一会呢 先求第二问吧 斜面体水平方向一共受2个力,处于平衡状态 1。 小物体正压力的水平分力 大小为 mgcosθsinθ 2。
求高一物理必修一24页2,3题答案步骤··
1、第2题答案:(1)纸带的左端与重物相连。原因:你可以想象一下,重物与纸带相连的一端是最早开始打点的一端,点比较密集。(2)A点速度等于位于A左右两点的距离再除以0.04秒。原因: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第3题答案:甲图:物体具初速度;速度大小不变,匀速运动;运动方向不变。
2、正确答案是木块C的冲量为mv0,方向向右。小车的冲量为零。【小结】 在学习动量定理时,除了要注意动量是矢量,求动量的变化△P要用矢量运算法则运算外,还要注意F·t中F的含义,F是合外力而不是某一个力。
3、解答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解答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解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
4、·认真读题看图 不要看了一遍还什么都不知道 2·选定研究对象,3·对其受力分析(按照重力 、弹力、摩擦力、外力的顺序来画示意图)这样不会漏,不会重,便于理解 4·正交分解、建立直角坐标系,是尽可能多的力分解到坐标轴上,把不再坐标轴上的力分解到坐标轴上。
5、本题的关键就在于求观测到的卫星的轨道半径R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日落4小时,地球转过的角度为360°*4/24 即60°,此时恰能观测到头顶上空被阳光照亮的卫星,通过画图和几何知识,可知R=r·cos60°=2r 根据两种卫星的半径之比,和周期T与半径R的3/2次方成正比的关系 可计算得最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