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金生

高中物理力学经典例题(高中物理力学经典例题摩擦力)

金生 08-18 151
高中物理力学经典例题(高中物理力学经典例题摩擦力)摘要: 问一个高中力学物理题1、我的解答如下:设人对绳的拉力为X,有:2X=(55+15)*(g+0.2),因为人给了绳一个拉力,绳也给了平台一个相同大小的拉力,同时人站在平台上,人给出...

一个高中力学物理

1、我的解答如下:设人对绳的拉力为X,有:2X=(55+15)*(g+0.2),因为人给了绳一个拉力,绳也给了平台一个相同大小的拉力,同时人站在平台上,人给出拉力的同时自己也受到了一个绳的相同大小的反作用力,故平台和人这个整体受到的力为2X,解得X=350N,最后以人为研究对象,得:0.2*55=350+F-55*8,就得到了200N。

2、剪断瞬间,小球只受重力所以a=g;小球下落过程中 第一, 拉力T=小球的离心力+重力沿绳方向的分力 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小球的离心力越来越大。绳与竖直垂线的夹角越来越小,所以重力沿绳方向的分力越来越大。综上,拉力T越来越大。第二,合力F更简单

3、DA做简谐振动,故AD在最高点时和最低点时的合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对C的弹力小时就是AD处于最高点时。由此可知此时弹簧弹力为1/2mgsinθ。

4、解:四个球的顶点组成三棱锥,而且是等边的。

高中物理力学的经典题。

1、在蹬地过程中,取向上为正方向,用动量定理(用其他方法也可),有 (F-Mg)*T=M*V (F-60*10)*0.4=60*3 ,得人受到地面的弹力是F=1050牛顿,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人对地的弹力大小也是1050牛顿。

2、高中物理典型例题集锦(一)力学部分 如图1-1所示,长为5米的细绳的两端分别系于竖立在地面上相距为4米的两杆顶端A、B。绳上挂一个光滑的轻质挂钩。它钩着一个重为12牛的物体。平衡时,绳中张力T=___分析与解:本题为三力平衡问题。其基本思路为:选对象、分析力、画力图、列方程

高中物理力学经典例题(高中物理力学经典例题摩擦力)

3、滑轮左侧绳拉力为T1,右侧绳拉力为T2,根据力学规律知道,T1=T2乘以e的μθ次方,其中μ是绳子与滑轮间的动摩擦因数,θ是绳子包角等于π,由题意知滑轮质量和绳质量均不计,所以滑轮与绳之间无摩擦力,即等效于μ等于零,因此有T1=T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有T1+T2=GB,即T1=T2=GB。

4、此时E2=Ek2+Ep2=aLg(-1/2L)+1/2aLv2 (2)由(1)(2)可得v=2√Lg/3 (v2=4/9Lg)关键是思路,这种题目你就把它当成简单的两物体,只是不同的是重心分布,及重心高度变化引起的势能变化,搞明白了这,这一类型的题目就没什么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5、竖直面的圆周运动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它涉及到多种模型和经典题型。以下是四种主要的模型:模型1:汽车过桥 - 这个模型模拟车辆桥梁上的运动,理解其中的力学原理有助于解决相关问题。模型2:竖直面线杆 - 线杆在竖直面内的运动,涉及重力和拉力的作用,是理解圆周运动的关键步骤

6、如图,蓝色为物块1的受力分析,黄色为物块2的受力分析 其中N12为两个物块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刻大小相等而反向。摩擦力f12也如此。f12=μ·N12=tan10·N12 N1为墙对物块1的作用力。N2为地面对物块2的作用力。

高中力学物理题!

1、解:四个球的顶点组成三棱锥,而且是等边的。

2、如图,蓝色为物块1的受力分析,黄色为物块2的受力分析 其中N12为两个物块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刻大小相等而反向。摩擦力f12也如此。f12=μ·N12=tan10·N12 N1为墙对物块1的作用力。N2为地面对物块2的作用力。

3、高中物理典型例题集锦(一)力学部分 如图1-1所示,长为5米的细绳的两端分别系于竖立在地面上相距为4米的两杆顶端A、B。绳上挂一个光滑的轻质挂钩。它钩着一个重为12牛的物体。平衡时,绳中张力T=___分析与解:本题为三力平衡问题。其基本思路为:选对象、分析力、画力图、列方程。

跪求高中物理必修一些经典的例题啊~~~

一楼说的简协运动是对的,但是必修一没有学到)(因为弹簧弹力随着伸长量的改变,对物体施加的力也在改变,所以不是匀加速)v = 0;a = F / m;匀加速运动。在光滑水平面上用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拴住一块质量为m的木块,用一水平外力F推木块压缩弹簧,处于静止状态

【俊狼猎英】团队为您解答 1)∵物体为匀速运动∴该物体为平衡状态所以可知Fx=fx=μFy ①Fy=mg-kxsinαX方向:Fcosα=μFY ②Y方向:Fy=mg-Fsina ③带入数据可得 k≈305 N\m2 与1同理。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高中物理追及问题 例题2:甲车以加速度3m\s2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乙车落后2s在同一地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4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